根據機構的統計,今年第三季度,全球半導體收入為1470億美元,比第二季度的1580億美元下降7%。這是全球半導體市場連續兩個季度下滑,之前第二季度相對于第一季度的下滑幅度在2%左右。
為什么半導體市場持續萎縮并且幅度擴大?專家分析,主要是消費電子產品需求不振。根據統計,個人電腦、手機、平板等消費電子產品上下游的芯片需求占市場總量的70%左右,而這些產品的出貨量三季度都明顯下滑,芯片需求也跟著回落。
集微咨詢總經理韓曉敏說:“過去兩年,很多下游的客戶備貨備庫存,庫存拉得有點太高了,今年在需求下滑的情況下,大家都處在去庫存的階段。所以今年平均單價事實上也是不太理想,整個通信半導體市場都是一個相對疲軟、在下跌的狀態。”
從結構來看,半導體也有增量市場,其中之一是汽車芯片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透露,當前汽車芯片短缺現象仍然存在。“現在芯片短缺的情況和去年相比,應該說是從全面緊缺到了結構性短缺。但是因為汽車需要很多芯片,缺的種類也不一樣,哪一個芯片缺的話,車輛最終也不能夠交到消費者手里。”
韓曉敏分析,汽車市場存在電動化和網聯化兩大趨勢,單車需要的芯片數量比以往增加了很多,這是汽車芯片需求放量的主要原因。
從全球來講,目前應該說汽車整車的銷量上沒有太多增長,甚至還在個位數下滑,但是汽車半導體今年估計還是會有一個15%左右的成長。還是車里面的結構性的問題,就是今年新能源汽車在持續放量,包括電動化或者智能化的一些份額在提升。”韓曉敏介紹。
全球半導體的另一個增量市場是在工業自動化控制和人工智能領域。群智咨詢副總經理、首席分析師陳軍預計,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領域,一些芯片的需求增速可以達到兩位數。
陳軍表示:“工控其實更多的是來自工業4.0所推動的工業自動化,包括人工智能、物聯網等等。這一塊的需求,目前仍然處于一個正向增長的階段。工控目前來看年增速基本應該是在7%-8%左右。人工智能、物聯網這塊,以AR、VR來看的話,至少也保持著10%-15%以上的增長。”
整體來看,無論是汽車芯片還是人工智能芯片,目前在整個市場的占比都還不高,所以半導體市場的走勢主要還是取決于消費電子產品。陳軍認為,從供需形勢來看,全球半導體市場的低迷態勢可能會持續到明年年底。
“對于整個半導體芯片來講的話,產能未來是一直在增加的。從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底,產能基本增加大概是在9%,在這個時候供應是在增加的。對于明年的需求,我們總體看是基本和今年持平,甚至可能還不如今年。因此總體來看,2023年的話,應該是處于一個相對供大于求的階段。”陳軍說。